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播音 > 学术论文 >

浅谈声乐呼吸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声形式就有说、唱、吟、诵等状态之别。而在众多的语言艺术表达形式中,歌唱和播音主持都是通过有意识的呼吸控制,使声音变得稳定、持久、有感染力。虽然两者的发声是为了适应各自不同艺术的表达需要,但他们的发声原理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且发声的原动力都离不开呼吸。
1 什么是正确的声乐呼吸
声音通过气息碰撞声带产生振动,在膈肌的支持下,气息由肺底部呼出,冲击声带发出基音,再经过口腔、鼻腔和胸腔等各共鸣腔体的协调和配合,产生共振或协振,使基音得到扩大和美化,最后与造字器官合作产生具有意义的语音。也就是说没有呼吸,就没有声音,没有正确的呼吸,就没有正确的声音。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声乐呼吸呢?
(2)正确的呼吸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良好呼吸的前提。在声乐呼吸中,必须保持身体一切器官自然、放松,两脚微微张开,将重心放在脚上,双手自然下垂,背部挺直。下颌自然放松,眼睛平视前方,笑肌微微提起,自由舒适的进行呼吸。此时,在正确的呼吸姿势下,发声管道自然、通畅,发声时不会产生过紧或过于僵硬、不自然的声音。
(2)适合的呼吸方法
在气息的运用方法上,传统的呼吸方法共有三种:一是胸式呼吸法,与自然的呼吸相似,主要依靠胸腔来进行呼吸,其优点是气息的运用较灵活,但吸气量较少,容易造成气息不通,声音缺乏弹性和美感;二是腹式呼吸法,主要通过腹部肌肉对气息进行控制,使横膈膜下降,其优点是气息吸的较深,但容易造成高音不畅,声音缺乏金属感;三是胸腹式呼吸法,这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肌和腹部肌肉共同运动来控制气息的呼吸法[1],其吸气量较大,气息的使用较灵活,是声乐呼吸中常用的一种呼吸方法。
(3)正确的呼吸运用
正确的声乐呼吸可以更好地服务歌唱。我们发一个音,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强的还是弱的,都需要体内气压的控制和支持,否则就容易使声音不集中、不结实、飘忽不定;因此,在发声时,一般不采取急速和过分用力,而是通过气息抚摸声带,通过气流和声带的相互配合,使气息经过时声门刚刚打开,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声带压力过大导致的声音漏气,造成声音没有穿透力或者声带压力过大导致的破音。
2 声乐呼吸和播音主持呼吸的主要异同
声乐是典型的“歌唱呼吸”,而播音也可以称为是没有旋律的“歌唱”,类似于声乐中的““宣叙调”,也就是朗诵式的歌曲,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声乐呼吸与播音主持呼吸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或相似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在呼吸方面的总体要求都是“以气托声”,追求声音的自然通畅、音色明亮、音质优美、悦耳动听;在发声过程中都要求通过气息避免声音挤、紧、卡、僵、尖、暗、压等不自然的现象。
(2)两者在吸气时都要求吸的深、吸的饱满,实际使用时要留有余地。无论是声乐呼吸还是播音主持呼吸,气息的吸入量都不能过满,这样才能使呼气时游刃有余,气息的流动行如流水。
(3)兩者都强调发声时“胸部支点”的位置,支点位置一般位于衬衫的第二颗纽扣处。而这个胸部支点位置决定了气息下端的支撑点,与“丹田气”可形成有效的牵制,同时可以减轻喉部的压力、增加声音的胸腔共鸣。
(4)两者对气息的使用都要求“气沉丹田”。张颂老师在《中国播音学》中提到“丹田气”,并引用了我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丹田之气的描述,由此可见,播音时的“气沉丹田”实际是借鉴了我国的戏曲、声乐等艺术的呼吸形式。
而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呼吸和播音主持呼吸的不同之处体现在:
(1)呼吸方式的使用上
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保持气息的稳定持久,在运用过程中,歌唱和播音主持都会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两者的区别是:歌唱呼吸使用的完全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而播音呼吸是在情绪激动时,运用胸式呼吸法,情绪深沉时,运用腹式呼吸法,艺术性、表演性较强时,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2)气息的控制上
声乐演唱和播音主持,都需要呼吸的强弱控制交替使用。在歌唱中,强弱控制基本由歌曲旋律的高低和情感的强弱而变化,而旋律的高低在大部分歌曲中决定了演唱时气息的使用量;在播音主持中,强弱控制基本由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产生的情感的变化来体现,从而决定了播音时气息的使用量。
(3)声音的位置上
播音主持要求的是“声挂前腭”,也就是想象“声音像一条有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上端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的”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感觉字音好像被是被”吸着“而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弹出,流动向前。”[2]而声乐演唱的位置则比播音更高,要求的是“高位安放”,歌唱时要想象嘴长在额头上,声音要感觉像一根丝线从额头处或者是头顶处发出,声音向外延展的方向则想象是更高、更远的抛物线。
3 声乐呼吸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古代声乐对于气息的描述是相当之多的,从《乐府杂录》中谈到的用横膈膜来控制呼吸与发声吐字方法,到《词源》中谈到“忙中取气急不乱,停声待拍慢不断,好处大取气流连,拗则少入气转换“[3],再到《唱论》中“偷气、取气、换气、歇气、爱者有一口气”[4]等呼吸方法来看,呼吸是歌唱的第一要素,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或者气息运用,都会使嗓子的耐受力差,出现嗓子干哑、甚至是失声的症状。而播音主持教学中对于呼吸的总体要求是:“持久、稳劲、变化、自如”,且具备以下几点能力:一是有较大的肺活量;二是有较强的呼吸控制能力,呼吸稳定;三是能够运用不同的呼吸方式。由此可见,呼吸在播音主持的教学中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将声乐呼吸运用到播音主持教学中呢?
(1)运用声乐中的“开喉吸气”调节发声前的状态。唐代安节在《乐府杂录》一书中就曾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及噫其间,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古之妙也[5]。“这里所讲的“必先调气”,就是指歌唱前呼吸状态的调整,而呼吸状态调整的第一步就是“打开”。一般来说,喉咙打开可以获得更好的喉、咽、口、鼻等发声腔体的联合共鸣,发出比平时说话更美、更响、更高的声音来。借鉴歌唱中的“开喉吸气”,播音主持的教学中首先做的应该就是“喉咙打开”。“打开“--就是在深呼吸的基础上,按照正确的咬字吐字规律张开嘴巴说话,目的是为了使声带有利地闭合,使声音通过口腔的空气柱和声带产生的基音发生共振获得美化和扩大。具体做法是:鼻口同时张开吸气,呼吸经鼻、口、咽部,从口腔到胸腔、腹腔,完全处于自然深呼吸状态,使肺周围的呼吸肌群通过肺部产生的气息向外扩张、横隔膜下降,由此形成主动的、自然的、较深的呼吸。在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会要求学生用“闻花香”来体会气息吸入的感觉,而此时气息的吸入量是较小的、较浅的,喉部处于半闭合状态,容易使呼吸和声音脱节,造成互不相顾的感觉,因此,笔者认为“闻花香”应该在“喉咙打开”的状态建立后再进行。
(2)运用声乐中的“对抗与支持”稳定呼吸时的力度。清末戏曲理论家陈炎蘅《说谭》中曾提到:“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6]他把气息比作“帅”,也就是声音发声的第一位,用好了气息,声音的运用就能游刃有余且不伤嗓子。播音主持作为一种有声语言,题材内容广泛、形式风格多样,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要根据作品,在明暗、高低、强弱等方面善于变化,并根据语句的走势,调整呼吸收缩力量的强弱,形成一张一收的对抗力量。所谓“对抗”就是气息推送声波向上放射的前冲力与由此产生的反推作用之间形成的一种“对抗”的感觉,并凭借这种“对抗”感觉支持气息“始终托着声音向前运行”,具体做法是:吸气时,体会横膈膜与腰腹之间的气息“对抗”,并有意识控制的、向下向后的“保持气息力量”说完一句话,感受到每一个字音依托在深气息上的感觉,换气时,立刻放松腰腹部,以气断声,声断意不断。
(3)运用声乐中的“外唱里吸”控制气息的流动。在声乐的气息运用中,我们常要求,气吸进去了,不能一下子就泻光,要根据需要来用气。虽然,单纯的用腰背的力量来控制气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还是缺少一个度的把握和控制,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便提出了“吸着唱”的感觉,而“吸着唱”其实是一种歌唱状态的想象,这种想象能够很省力的将气息控制住,做到吸多少用多少、用多少吸多少,并主动想象“吸中有呼,呼中有吸”这种又吸又呼的感觉,让被动的气息变得主动起来。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老师曾说过:“歌曲演唱在向外唱的同时又向里吸,这正好形成气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对抗,形成一个协调的歌唱整体,使声音通畅而均匀。[7]”也就是说,在声乐中,我们强调怎么样吸就怎样唱,吸到哪就唱到哪,在唱的过程中无论高音和低音都要保持吸着唱。我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创立者张颂老师在他的《中国播音学》一书中也曾提到:“吞”、“吐”是控制呼吸发声的两种意识,以内收感为主导的控制方式就是‘吞’,以外送感为主导的控制方式就是‘吐’……吞和吐的结合既有利于表达,也又利于节省气息[8]。由此可见,声乐中的“外唱里吸”对应的恰好就是播音主持中的“吞吐”。具体做法是:为了保持播音主持时声音的自然感,说话时,吸的状态要比声乐演唱略松弛,位置要略低、略靠前,可通过寻找打哈欠的感觉,把气息的上端挂于上腭处,声音挂于前腭,降低喉结位置,可有效的节省气息,保持发声时的声音状态。
声乐和播音主持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各具优势,两者的发声都需要符合自身的藝术特点、规律和要求。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两者可以在发声上相互借鉴、相互参考,比如在喉头的位置方面,由于播音呼吸更类似于自然呼吸,所以通过播音呼吸更容易找到喉部放松的感觉,也能使声音更自然,而不做作;又比如,在播音主持教学中,有些学生声音长期高飘,气息沉不下来,而解决这一问题就可借鉴声乐呼吸方法,即膈肌下压式的气息。总之,声乐演唱和播音主持两者之间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取长补短、灵活使用,通过借鉴、参考、学习历史悠久的声乐发声理论,更好的服务于播音主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2]张鹂,林峰.《播音与声乐气息比较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11):131.
[3]文化部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56.
[4]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7.
[5]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0.
[6]曹章琼.《回族花儿及其演唱方法》.硕士学位论文,2003.未出刊.
[7]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版.
[8]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出版社,2003版.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 艺术留学
  • 中国美术高考网
  • 优路教育
  • 高分无忧
  • 河南成人高考
  • 电大中专
  • Copyright © 2006-2024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529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18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