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表演 > 学术论文 > 舞台表演 >

舞台表演艺术舞蹈历史初探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一、舞台与剧场舞蹈

舞台舞蹈的概念即“舞蹈是综合艺术。从其性质与功能上,可粗略分为自娱性舞蹈与表演性舞蹈;民间舞蹈与舞台艺术舞蹈。剧场指:剧场(建筑),为表演场所的剧场;剧场(艺术),为表演艺术形式或艺术流派的剧场;剧场版,动画的电影版。剧场,有时又称剧院,意指特定的、由永久性的建筑体构成的表演场所,亦可作为表演场所的总称。剧院通常指室内的表演场所,而剧场则同时适用于户外广场及室内建筑,是观众观赏演出的场所。在吴晓邦老师所著的《新舞蹈艺术概论》中“到了宋代有了‘瓦子’或‘瓦舍’,艺人们就有了固定的场地和观众,可以经常进行职业性的卖艺演出了。这里出现的“瓦子”或“瓦舍”就是现代剧场的古代形式。以上是对剧场内涵的概念以及历史概说。“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即剧场的建筑物特性。“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即剧场为载体的艺术作品。本文笔者所谈到的剧场舞台舞蹈传承与创作即剧场这一概念的外延所包含的事物,就是指表演性的舞台艺术的舞台舞蹈。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的审美物态化的并被观众所接受的产品。当一个艺术作品成为文化工业产品时,它代表着、表现着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艺术生产形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精神生产性质。“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剧场中的艺术作品反映的是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当舞台舞蹈创作成为一种艺术作品时,它与剧场的关系是相当于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它生存于剧场之中。舞台舞蹈作为一种舞蹈的题材,如若能赋予它一种主题思想来反映社会理念和体现它的审美属性,实现舞台舞蹈对现代人们精神需求的满足。中国的现代剧场舞蹈发展而言主要是从古代文艺形式的实践意义上吸收、应用、加工、改造和发展的一种传承。由彼及此,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舞吸取了戏曲舞蹈、武术、民族舞蹈等的精髓,传承下来。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就是在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的帮助下创作完成的。同样现代剧场舞蹈的起源也受到了西方舞蹈文化渗透的和国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一些纯商业性质的歌舞团体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出现。随着之后与西方交流的日益增多,西方多元性舞蹈文化也融进中国现代剧场舞蹈当中。中国最早的新型的歌舞艺术团体有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团、中国歌舞剧社、中华音乐剧团、新疆青年歌舞访问团、梅花歌舞团等。这些早期的专业歌舞团体的活动主要以不同形式内容的舞剧、剧目为形式反映近代颇具时代意义的内容表现为主,在那段世纪风云变化之中为中国舞蹈史的发展起到了历史作用。“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于1964年11月26日至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由文化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53个少数民族700多名代表参加,共演出200多个音乐、舞蹈、曲艺、戏剧节目,其中舞蹈节目有80多个。这80多个舞蹈节目也就是剧场舞蹈-----即舞台表演舞蹈。笔者认为,丰富多彩的舞蹈剧目是推动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剧场是剧团工作和剧目的存在空间也就是舞台表演舞蹈存在的空间。

二、西藏舞台表演艺术发展历程

综观当代西藏舞蹈艺术的发展走向,与社会主义进程同步,经历了和平解放、平叛改革,十年动乱和改革开放四阶段。1950—1959,西藏成立了多类性质的文工团、歌舞队,创作了充满活力的歌舞如:《哈达献给毛主席》、《杨卓嘎姆林》、《啊西藏,我们的家乡》,藏族青年舞蹈《快乐的小伙子》《男子牧民舞》以及少儿舞蹈《格巴桑布》,1957年,中央组织安排了一台全国各地的优秀节目在西藏演出,具体节目有内蒙古舞蹈《鄂尔多斯》、《花儿与少年》、新疆舞蹈《打鼓舞》《海南婚礼》朝鲜男女双人舞《柴郎与村女》、苏联《鞑靼舞》和单人舞《小伙子角斗》、藏族舞《年轻的月亮》,此外西藏歌舞团和军区文工团又排练了《丰收之夜》、舞剧《奴隶的命运》。1959—1965,在完成平叛、实行改革的岁月里,西藏各族文艺工作者,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号召下,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创作出了驰名中外艺坛的舞蹈如:《洗衣歌》、《丰收之夜》等优秀作品,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的舞蹈《支前》《新战士上岗》、《自卫反击战》、《红色的哈达》、《两个侦察兵》《雪山巡逻兵》、《奴隶之歌》、《送别》、《前哨》、《牧业丰收》、《农业丰收》、《觉醒》、《颂家乡》、《土家还家》、《翻身乐》《背水姑娘》、《热巴人的新生》,同时,总政歌舞团创作出了《解放》、四川省歌舞团的女子集体舞《康巴的春天》,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舞蹈史诗《翻身农奴向太阳》等。1966—1976,“十年动乱”中,文艺界的极“左”思潮也波及西藏高原,1976年10月21日,拉萨地区数万军民举行盛大游行和集会,热烈欢呼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阿旺克村.《西藏舞蹈通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155页]国内舞蹈事业的优秀演员们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创作出芭蕾舞剧《白毛女》、《草原儿女》、《沂蒙颂》,在吸收外国优秀文化艺术的支持下,在西藏,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又创作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舞蹈作品如:《欢庆丰收》、《草原战歌》、《草原新苗》、《拉姆央金玛》、《边疆把根扎》、《煤海情深》、《翻身农奴采新茶》、《边防战歌》、《快乐的踢踏舞》、《边防少年》、《年轻的珞巴》、《手捧苹果想亲人》、《欢乐的夏尔巴》等舞蹈,抒情舞《清甜的泉水》、《弦子》,这些舞蹈题材有所开拓,表演手法比较新颖,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清甜的泉水》、《弦子》1980—1995,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各族人民信心满怀的投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创作出了少儿舞蹈《练》、集体舞蹈《扎《林卡欢舞》、《夏尔巴春天》西德勒》,女子独舞《次仁措姆》、三人舞《爱家乡》,大型舞剧《热巴情》,《大型史诗歌舞《雪域艺海随想》,独幕舞剧《雪域圣火歌》,原生态歌舞晚会《历史的丰碑》,此外《贡嘎鼓舞》、《央金玛》、独舞《春》、双人舞《牧童》,《卓舞》、雪域东部歌舞《欢腾的热巴》、锅庄《边疆篝火》西部歌舞《亚吉扎姆》、拉萨朗玛《春天的舞步》、女子独舞《牧羊姑娘》,也在全区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奖。1995—2013,随着西藏舞蹈艺术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以西藏为主体的艺术家创作出了,纪念改革开放、西藏和平解放的系列歌舞晚会,如《大雁颂》、《金色岁月》、《向着太阳歌唱》、《岁月如歌》、《盛世赞歌》,广大舞蹈艺术工作者创作出了舞蹈《珞巴人的刀》,独舞《天鼓》、三人舞《翱翔》,三人舞《彩蝶戏鼓》、群舞《霍姆斯斯》、舞蹈《多彩哈达》、《飞弦踏春》《果谐》《巨龙飞过我家乡》《德吉新村欢歌》等,体现了西藏发展的新篇章。此间,展现藏族特色的舞蹈《果谐的春天》、《吉祥鼓韵》,《热萨玛》《珠峰绝恋》、《琴缘》、《阿谐》、《欢乐的踢踏舞》《欢歌起舞》等又在全国的舞蹈大赛中获奖。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发展为舞台艺术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一书中有这样的阐述:“民间舞蹈升华为舞台艺术,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民间舞蹈经过加工整理被搬上舞台,就成为独立的舞台艺术,它和民间舞蹈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从以上文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舞台民间舞蹈的再创造之后的更高一级的艺术化,而艺术化的体现主要借助于舞蹈作品来实现。舞蹈作品又包括舞蹈、舞剧、歌舞剧等形式,精雕细琢的舞台艺术舞蹈是由专门受专业训练的舞蹈编导来创作、舞蹈演员来表演,其功能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即适应时代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舞台艺术舞蹈繁荣的命脉就是创作性。“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在艺术创造中要遵循艺术规律,艺术取材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客观性,特别是在舞台艺术舞蹈剧场的传承与创作方面:一要尊重民族的历史事实和民俗风情;二要追求合理科学的舞蹈创作规律;三要遵循艺术作品本身的客观发展规律。要创作出真正的具有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和优良的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才能生产无愧于这一时代,无愧于这一民族的剧场化的优秀舞台艺术舞蹈作品。结语纵观以上西藏舞台舞蹈艺术的历史材料,笔者认为自1951年到1979年是西藏的新舞蹈艺术的启蒙与播种时期。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西藏高原,西藏的舞蹈艺术教育也得与党和政府的重视,建立了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自1980年至今是西藏的当代舞蹈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时期。在经济和社会协调繁荣发展的今天,西藏当代舞台舞蹈的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西藏舞台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自身应当有着大量艺术作品作为支撑;其二西藏舞台舞蹈应当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实现以作品为载体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文化强国。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 艺术留学
  • 中国美术高考网
  • 优路教育
  • 高分无忧
  • 河南成人高考
  • 电大中专
  • Copyright © 2006-2024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529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185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