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摄影 > 学术论文 >

摄影艺术的民族化论述

来源:未知 编辑:中国艺考网

一、民族化要坚持开放的国际视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逐渐得到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共识。任何民族意义上的艺术都是世界艺术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在摄影技术民族化的过程中,我国各个时期的摄影人都很重视从国外吸收新思潮、新观念、新技法,重视对西方观念摄影、形式的分析研究。近年来,以刘铮、王劲松、洪磊等为代表的当代摄影艺术家更加注重在全球化浪潮下探讨摄影艺术的民族主体性,研究视野和创作理念更加先进和开阔。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全盘西化,盲目追随西方艺术,忽视民族性主体;另一种是以民族化为借口,完全排斥和忽视对外来艺术的吸收和借鉴,固步自封。事实上,坚持开放性可以为民族化提供更加厚实的发展基础。英国地理学家约翰•汤姆林森在《全球化与文化》一书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正在创造跨国界的文明,在文化上更具开放性、怀疑性和独创性,“一切都可以探究、重置、重新编程……最终,一切都是开放性的,可以再做选择、重新开始、再次创新———而且都是大胆的尝试”坚持开放性可以推动民族化的房展。作为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之一的吴冠中指出,“民族化的根源应是民族生活的特色。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人民中便首先具有丰富的艺术源泉,有了一个基本条件。然而艺术要发展,单凭生活源泉是不够的,单依靠传统也是不够的,必须开放西方的现代艺术,只要不是反动的、黄色的、丑恶的都应尽量开放,我们绝大多数是头脑健康的人。”当代,洪磊继续传承中国画的意境与意味,并加入象征性的现代元素,使作品既有中国特色,又兼有超现实主义风格。

二、民族化要坚持强化理论的研究创新

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并指导实践发展。摄影艺术也必须加强对摄影艺术实践活动的学理化,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民族的摄影艺术理论体系,从而使摄影艺术更具独特发展魅力。经过百年的发展,我国摄影艺术研究已经初具规模。早期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半农,他编著了《半农谈影》,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摄影艺术的专著。在书中,他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观念引入现代摄影,对我国摄影艺术,特别是风光摄影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写意,乃是要把作者的意境,借着照相表露出来。意境是人人不同的,而且是随时随地不同的,但要表露出来,必须有所寄籍。被寄籍的东西,原是死的;但到作者把意境寄籍上去之后,就变做了活的”,将拍摄者的感情在作品意境的营造上。建国后,陈复礼是摄影技术民族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中国画中吸收营养来进行风景拍摄。在构图上,运用中国画传统的繁中求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方法,运用空白来产生深度和引起观者的联想,以及营造空灵的意境;在色调的运用上,借鉴中国山水画用墨线来区分物体的,面和表现物体的质感,将物体的色彩加以简化,达到极度的凝炼,从而表现物体的精神和性格;在透视问题上,放弃西方传统的地平线限制,采用散点透视,形成较为宽阔的画面,增强观者的现场感。

扫码关注,实时发布,艺考路上与您一起同行
  • 艺术留学
  • 中国美术高考网
  • 优路教育
  • 高分无忧
  • 河南成人高考
  • 电大中专
  • Copyright © 2006-2024 艺考网(yishushe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5290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4185号

    Top